薏苡仁 - Yi yi ren
薏苡仁 - Coix lacryma-jobi
味甘性平、质地润泽的种子,传承百年,常用于健脾利湿,助人轻盈体健。
小药包 草药 300g
大药包 草药 1000g
一瓶装 浓缩粉 - 100g
一瓶装 100粒胶囊 - 50g
描述
薏米 – 轻身祛湿、调和脏腑的珍珠谷
在中医中称为薏米,或Yi yi ren(薏苡仁),原产于东南亚,因健脾渗湿的功效而传用数百年。 颗粒椭圆光润,宛如珍珠或泪滴,寓意着身体的清净与情绪的舒缓。
薏米为药食同源之品,味甘性微寒,常入汤羹、粥品、甜品或花草茶中, 是调养脾胃、平衡体内湿热的重要食材之一,尤适宜在换季或炎热时节食用。
健脾祛湿、轻身和中的常用之品
在中医理论中,Yi yi ren以健脾利湿著称。 “湿”指体内津液运化失常所致的沉重、滞碍与积聚。常食薏米,有助于脾运转化,排除多余水湿,减轻身体沉重与浮肿感。 尤其适合湿热气候、久坐少动或易感疲倦的人群。
薏米性平和,作用循缓而持久,能协助恢复机体平衡,令津液运行顺畅, 既可清理内在滞碍,又能使身体轻盈灵动。
传统智慧与现代饮食的结合
✓ 日常调养佳品:适合希望减轻体内湿滞、保持轻盈感的人群,尤其在饮食不节、炎热或缺乏运动时。
✓ 盛夏良伴:清润不伤正气,适宜入夏令花草茶或清淡菜肴,帮助消暑利湿。
✓ 药食两用的百搭食材:可煮汤、煲粥或搭配其他谷物与草本,兼具美味与调养之效。
在中国许多地方,Yi yi ren被称为“智慧谷”,常在家常饮食中加入, 以在身体感到疲倦、沉重或湿滞时温和调理。 这一习惯代代相传,体现了饮食与养生相互融合的传统智慧。
成分
用法
煎煮 – 传统本味
取 30~50 克薏米,加 500 毫升清水,先浸泡约 20 分钟,
武火煮沸后转文火煎至颗粒松软。
饮其汤液,并佐食薏米,可尽得此传统制法的温润之益。
浓缩粉 – 即冲即饮
取 2 勺(约 3 克)置于小杯沸水中,搅匀温服,
早晚各一次,宜空腹饮用,利于吸收。
胶囊 – 随身调养
早晚各服 3 粒,温水送下,
以空腹服用为佳,便于日常规律调理。
配方
薏米粥(薏苡仁粥)
温润健脾,清利湿热——一款经典的中式早餐,口感柔和,饱腹而不滞。
食材:
- 薏米 30 克(提前浸泡 2 小时)
- 圆粒白米 70 克
- 清水 1 升
做法:
- 将薏米浸泡后,与大米同入锅中。
- 加水煮沸后转小火,慢煮 40~50 分钟至粥稠香软。
- 宜温热食用,适合作为清晨温养脾胃的主食。
薏米红豆莲子汤
健脾渗湿,养心安神——传统三味同煮,轻身又调和气血。
食材:
- 薏米 30 克
- 红小豆 30 克
- 莲子 20 克
- 清水 1 升
做法:
- 三种食材分别洗净,提前浸泡数小时。
- 加足量清水,小火煮约 1~1.5 小时,至颗粒软糯。
- 可温食助暖胃,或凉食清润,适合加餐或作低糖甜品。
薏米蒸糕
益气健脾,香糯软润——南方常见的谷物甜点,融合薏米清香与糯米柔糯。
食材:
- 糯米粉 100 克
- 煮熟并捣碎的薏米 50 克
- 蔗糖 30 克
- 植物奶或清水 80 毫升
做法:
- 将薏米泥与糯米粉、糖、液体混合成细滑糊状。
- 倒入模具,置蒸锅中蒸 20~25 分钟。
- 趁热食用,口感软糯香甜,暖胃又舒心。
注意事项
置本品于通风干燥处,需防蛀。
存放于干燥处,避光防潮。 放在儿童接触不到的地方。 不建议 12 岁以下儿童食用。 本食品补充剂不能替代多样化的饮食和健康的生活方式。请勿超过建议的每日剂量。 不建议孕妇和哺乳期妇女服用。